“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河南大学基
发布时间:2018-05-29 08:38:21 人气:5840
片片赤诚报家国,九九热血献医学
年少时他从山窝窝走进了医学殿堂,立下出国深造医学报国的志向,矢志不渝;功成名就后,面对国外丰厚的资源、良好的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等诱惑,他却毅然放弃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卖掉房子,带着家人回到家乡,践行自己医学报国的诺言,用医学造福家乡人民;面对较为落后的科研条件,他克服困难,积极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带领课题组瞄准国际医学发展前沿启动研究计划,使河南大学医学科研实力、高端人才培养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他就是河南省第十届侨联常委、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省感染与分子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委、省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姬新颖。
近日,中国侨联对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奖名单公布,姬新颖榜上有名,摘得二等奖,是此次河南省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并被推荐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候选人。
中国侨界贡献奖 是中国侨联于2003年设立,由中国侨联联合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组成院士评审团评定的全国性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评选对象要求是突出侨界高端人才,重点是近两年来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或其他创新创业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的新侨。这无疑是对姬新颖科研实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所作贡献最好的肯定和褒奖。
一、面对逆境 自强不息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是古都洛阳畿地和西方门户,地扼函关古道,东连郑汴,西通长安,自古为中原要塞,军事重地。 诗圣 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就写于此。
1963年10月,姬新颖就出生在河南洛阳新安县铁门镇省庄一户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奋、坚强、乐观、执着、勇于探索的品格。因家境贫寒,从小他就知道要努力刻苦学习。1978年,15岁的姬新颖考上新安县当时最好的高中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县高中的人。然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医学专业本科。那时候他就立下要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医学知识的志向,他深深知道英语的重要,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其余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英语,并在全校的英语竞赛中获奖。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医院做医生的工作选择去县卫校当了一名老师,只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研。为了学好英语,他是他们县第一个坚持自己订阅《中国日报》的人。每一期报纸、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个单词,他都会仔细看、仔细研究,绝不放过,很快他就成为英语的佼佼者。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河南医学院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为一名医生,29岁就成为医院当时最年轻的科室主任之一。拥有稳定的工作和很好的前途,在大家都以为姬新颖会一直这样走下去的时候,1996年,做了六年医生的他却选择去第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成为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杨为松教授的学生。因成绩优异,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获得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优秀博士论文,他也被留校工作。
二、放弃国外优越条件 毅然回国
出国的梦想一直在他心里酝酿、发酵。工作间隙,他就联系出国的事情。2000年7月,他如愿以偿去到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博士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和后来的乔治娅医学院,他用当时最新的科学方法找到了小鼠脾脏三种T细胞之间和二个类型树突状细胞之间基因的差异性, 并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并研究PCNP基因的科学家之一。随后,他又来到美国肯塔基大学亚医学院,在该院呼吸实验室他在国际上第一个建立了可以用激素诱导的P38基因敲出小鼠,并因此帮助该实验室获得美国国家基金NIH项目。在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校友的纽约城市学院,他一手主持建立该学院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首个分子生物学检测平台。
通过不懈努力,他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倍受国外专家肯定,发展前途非常看好,他也在美国买了房置了业,并拿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然而,让不少人意外的是,2009年,姬新颖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放弃了美国绿卡,卖掉房子,带着全家人返回祖国,回到家乡的河南大学任教。面对人们的不解,他却说:我在这儿就像个浮萍,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应该回来,用学到的先进医学知识造福家乡人民!
2009年11月30日,一架从纽约起飞的航班在新郑机场徐徐降落,看似如往常一样的航班却不平凡,它所搭载的是归国华侨姬新颖教授沉甸甸的、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三、不忘初心 从头开始
刚刚回国时,姬新颖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没有科研团队、没有科研伙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望而却步,他说回国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坚持,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当时医学院科研人才极度缺乏,博士数量不出超过10人,急需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没有科研人才,他利用自己在美国的优势,千方百计招才引贤。在姬新颖的感召和努力下, 他先后为河南大学三家单位全职引进国外专家6人,目前还有3名国外特聘教授的引进工作也正在积极地推进之中,这极大地促进了河南大学医学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团队搭建等。在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7位特聘教授、黄河学者中有3位就是姬新颖协助引进的。其中引进的季少平博士曾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达20多)发表文章,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学术影响。2011年回国后当年即获得60万元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2013年就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年他的团队又成功获批河南大学细胞信号转导实验室,他的团队人员获批国家基金6个;2018年获批了开封市重点实验室。季少平凭借实力获聘河南大学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工程学部委员、秘书长。季少平的团队又引进了80后生物信息学博士郭向前教授, 并于2017年获批为河南大学人才特区计划第四层次特聘教授。
为了解决研究生招生数量不足的普遍性瓶颈问题,在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姬新颖率先在河南大学招收了巴基斯坦博士生2名,实现了河南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新突破,3名外籍博士后正在办理签证手续。2017年他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艾默瑞大学等7家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伙伴,顺利获批了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奠定了打造国际核蛋白研究高地的坚实基础。
这些学术骨干的不断引进和国际化科研团队的打造,使学院的科研团队建设和整体科研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学院博士教师人数达到65位,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60%以上,为学院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河南大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信息学和肿瘤分子分型等领域步入了河南省先进行列。 这样的景象与2009年底姬新颖教授刚回国时学院仅有寥寥数个博士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四、瞄准国际前沿 强化整合 齐心攻关 共创多赢
核蛋白PCNP是含有PEST结构域的核蛋白(PEST-containing Nuclear protein),目前对其认识有限。为此,在多年持续研究该蛋白的基础上,姬新颖的团队培育成功了世界第一个PCNP基因敲除小鼠,申报了PCNP国家发明专利。动物实验证实了PCNP具有肿瘤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78%,第一篇探讨PCNP肿瘤抑制分子机制的论文已被肿瘤研究领域知名期刊BMC Cancer 接收,2017年5月2日在线发表。
姬新颖教授课题组在膈肌功能障碍实验性治疗的研究上也获得了新突破,其研究成果于2017年4月被SCI期刊(JCR 2区)正式接收。该团队首次发现,免疫负调控因子TIPE2和核蛋白PCNP在膈肌无力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仅有2家膈肌无力分子机制的研究机构,感染后膈肌无力分子机制的研究成为该团队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共发表有关SCI论文11篇;获得该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总经费达197万元,其中姬新颖本人2项,指导课题组人员获批2项。
为了搞好医学科研, 姬新颖教授深感与临床医学的整合与合作的重要性,以获取大量宝贵的病人样品,供基础医学研究验证使用,保证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他积极协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科研和研究生工作,使医院国家基金项目从无到有,2013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基金21项,列全省医院第四名,使医院声名鹊起,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有力地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盟,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其中他推荐引进的加拿大助理教授、归侨薛孟周教授2013年归国后连续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别是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一项,获批经费235万元,属于同类项目中中西部第一次。
姬新颖从美国推荐引进的美籍华人李伟教授于2015年成功入职淮河医院。李伟曾在加拿大和美国学习工作20多年,发表SCI论文40多篇,在脓毒症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权威专家之一。李伟博士不负众望,先后获得黄河学者称号,连续二年获批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领衔获批了开封市重点实验室,近日他又顺利入选河南大学人才特区计划第三层次特聘教授。
姬新颖教授不仅协助医院进行人才引进,而且联合开展科研攻关。2011年姬新颖教授协助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胸外科获批河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膈肌无力的分子基础”。2012年联合淮河医院心内科获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基因表达谱的逆转。2012年联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批郑州市科技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年协助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胸外科贺飞获批河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膈肌无力的主要信号通路”,获批经费10万元。同时姬新颖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清勇教授领衔的重症肌无力小组、郑州人民医院消化科马英杰课题组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国际期刊上联合发表了论文,促进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融合与共赢。2017年协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获批河南大学肺造血与呼吸疾病实验室,这是河南大学第一个在医院科室内部成立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已经建立了样品库,收集了数百份各类呼吸疾病病人血清标本,并选择了四个主要的呼吸科疑难疾病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姬新颖教授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的科研合作也取得了初步进展。
整合出效益,整合出精品,难在整合、贵在整合,赢在整合。整合是姬新颖教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最佳境界。归国后没有太多的资源,困难很多。他先从学院内部整合开始,整出了一个核蛋白PCNP研究小组;再从学校内部整合开始,整出了一个河南大学核蛋白PCNP研究团队,近几年通过与国外资源的整合,整出了一个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回国9年,姬新颖教授干出了他在国外9年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大事业, 大文章,获得了他自己特色的医学科研一带一路——国内他带动了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三个附属医院7家单位资源的整合;国外他又带来了7家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国际思路。
从2011年11月底开始,姬新颖担任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研究生工作与国际交流。2012年至今,基础医学院共获得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一年曾获批10项。 这得益于人才引进、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工作的全面发力。
五、爱生如子 德能兼修
每一个学生,姬新颖都要精心呵护。在学生心里,他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父。
他先后资助困难本科生多人,节假日经常邀请本科生和研究生聚餐,自费给研究生发放奖励和路费,让他们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安心学习。 他谦虚优雅的态度、博大仁慈的胸怀、献身科研的精神、爱生如子的风范、广泛协作的为人、 竭力助人的处事,时刻在感染和影响着历届研究生的内心世界,也使他成为广大研究生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导师之一。他的一言一行让这些莘莘学子们深深地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素质比技能更关键。 在课题组,每个人都体会到了真正的同学友情和亲如一家的师生之情,深感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多方面的坚实基础。先后培养出了多名优秀研究生,如2010级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张虎, 2011年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2012级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一篇Cell期刊论文正在修稿中;2011级免疫学专业研究生朱玉楠毕业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担任科研助理1年,现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任住院医师工作,已发表SCI论文三篇,在医院青年医生中凤毛麟角;2012级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曹承华,先后获得河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华藏奖学金等多项荣誉,2015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毕业研究生;2013级研究生刘国亮发表一篇SCI一区论文,毕业后被一家知名的生物技术公司聘用。同时,姬教授还先后协助毕业研究生朱江木、朱玉楠、韩延杰、孙自强、祝芳、罗宁等人找到了合适满意的工作岗位,有些研究生本来不是姬老师带的学生,他也慷慨帮忙。
他谦虚优雅的态度、博大仁慈的胸怀、献身科研的精神、爱生如子的风范、广泛协作的为人、 竭力助人的处事,时刻在感染和影响着历届研究生的内心世界,也使他成为广大研究生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导师之一。也让他们这些学子们深深地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素质比技能更关键。 在姬老师课题组,每个人都体会到了真正的同学友情和亲如一家的师生之情,深感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多方面的坚实基础。这些研究生与姬老师关系融洽,虽然已经毕业,依然与姬老师亲如一家,保持非常良好的沟通联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老师、为母校争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交口称赞。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该课题组的研究生一届一届把优秀的风气传承了下来,并且在不断发扬光大。2018年毕业的二个研究生均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且论文均被SCI期刊(2区和3区各1篇)接收,一篇已经在线。
姬新颖说:我将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用医学造福人类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05年从开封到纽约,千年辉煌曾经如过眼云烟[1];2009年底从纽约到开封,归侨姬新颖教授用他热爱家乡的赤诚之心为千年古都开封付出了真挚的情感,为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奉献了拳拳的报国之志;也为她的再度辉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挥洒了滚烫炙热的心血汗水,书写了祖国发展的恢弘篇章。
到2017年底,姬新颖教授回国正好也整整9年, 从这一刻开始,伴随着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姬新颖教授从开封到纽约再度出发,河南大学与她的国际合作伙伴---纽约城市学院、康奈尔大学(也位于纽约)二个国际知名大学一起并肩战斗,比翼奋飞。
注[1]: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NicholasD.Kristof)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http://www.nytimes.com/2005/05/22/opinion/22kristof.html?_r=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