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开封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官网!

让科研之树在河南土壤上开花结果——对话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学术副院长、电生理研究所所长郝国梁

发布时间:2023-08-31 09:07:10 人气:647

  与郝国梁短短30分钟的对话,完全颠覆了记者对科研转化的理念认知。他语速很快、思路清晰,从对话中记者发现郝国梁有自己独特的科研“兵法”。


  同行来学他的技术,他倾囊相授,“先进的技术,你不去主动扩散并让别人也来用,那就永远停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大家都在低水平上搞研究。”


  从1人发展到70多人的研发团队,他信心十足,“踏踏实实做科研,本本分分做转化,不用去包装宣传,真正想搞科研的自然愿意加入。”


  有人说河南是科学洼地,他却认为河南有科研土壤,“这几年明显感受到河南鼓励创新创业的好政策,让想干事的人心无旁骛,我赶上了好时候。”


  2013年年底,结束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郝国梁回老家开封探亲。开封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等几个单位负责人登门拜访,盛情感召下,他决定回乡创业。


  一个人、一个双肩包,郝国梁“背回来”了一个世界一流的电生理技术科研平台。


  如果把心脏的左右心房和心室比喻成两室两厅的房子,那房屋铺设的电路就是心脏电生理系统。心脏电生理技术就是检测、诊断心脏问题的关键技术。郝国梁就是把这套电生理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的人。


  2014年,他在开封创立河南省贝威科技有限公司,后又成立了斯高电生理研究院,组建业内顶尖的心脏电生理科研团队。


  九年磨一剑,团队研发的多种专业的心脏电生理科研设备,卖到全世界近400个实验室,在早期心脏疾病筛查、临床前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方面具备全球领先优势,并取得“卡脖子”技术突破。


  “拥有从0到1的原创技术,为啥还敢第一个‘吃螃蟹’,冒着风险做转化?”面对记者的疑问,郝国梁很坚定,“科研成果如果只停留在实验室的理想状态,把科研成果束之高阁,缺少真正的工业应用,那成果转化就很难走下去。”


  “必须把科研真正落地,用到实际应用场景中。”郝国梁一直深耕心脏电生理技术,他具有医学、电子、软件等多学科交叉背景,做电生理就是为了把书本上的东西、实验室的成果用出来,去做转化,解决临床需求。


  “打通科研、临床和转化的壁垒的确很难,但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条路一定是大有可为的。”郝国梁说。


  这几年,陆续有上千名来自院士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来郝国梁所在的团队学习先进技术、寻求项目合作。


  “你要学什么,我100%教给你,不怕学会,不怕仿制,欢迎且免费。”郝国梁十分乐意技术分享。


  “一项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烧钱,为啥不独占技术,躺着赚钱就很舒服,万一别人复制了怎么办?”记者又问。


  郝国梁笑了。“守着技术不开放,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这种保守的科研态度即便领先也很难一直往前走。”他补充道,“和同行交流合作,你教给别人1个技术,也许换来5个不同领域技术,在深耕和交叉中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不光“引进来”,还要“送出去”。8年前,受到家乡感召的郝国梁同样惜才爱才,这两年贝威科技不断选送优秀员工到牛津大学等一流学府深造。


  郝国梁坦言,前几年公司招人都很难,“一听是在内陆的非省会城市,公司又不做市场化宣传,很多人直接就拒了。”


  变化就在这几年。“去年公司招了6个高层次人才都是外省的,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有个从北大毕业的同事,如今把全家从山东都搬来开封,落户定居。”郝国梁欣喜地说。


  “这里有吸引年轻人做科研的企业文化,干事创业的氛围。也许可能几年不发论文,但我做出的数据是让人信服的,我做的技术能够拿得出手,很多同行愿意去复制去应用,这就是一种认可。”郝国梁补充。


  谈及入驻省医学科学院的规划,郝国梁说,这对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是个难得的机遇,给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好政策,省医学科学院电生理所实验室初期规划4000平方米,计划打造“六个基地”,前景无限。


  路是一步一步走下去的,科研是一天天做起来的。郝国梁说,他打算把一直想做但需要长周期稳定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放在省医学科学院的平台进行,与各大医院、大学等的科研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努力把电生理打造成河南的一张名片。(河南日报记者 李倩 李晓敏)


                                                                              (原载于2023年8月25日《河南日报》1版2版)